南钢第二批“乡村医生”扶贫队员驻点“满月”了

时间: 2019-05-31   作者: 匿名   浏览次数: 44421

青春的姿态
今年3月25日,“健康暖心—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项目第二批驻点的6位南钢青年志愿者出发了。时间过得很快,他们在各自驻点的工作、生活得怎么样?他们的父母、家人时刻牵挂着他们,南钢的领导职工也同样牵挂着他们。今天,我们看到他们从各自驻点发来了“满月”日记,感动之余,也感受到了在最好年华里6位年轻南钢人的青春姿态,他们做到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今天,请让我们为他们刷屏!

李绅豪:想做一道身心的加法
 记得刚和家里人说我想去贫困县扶贫的时候,父母不是很愿意让我去,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可是他们不知道我选择做这件事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我想为自己做一道身心的加法。这项扶贫驻点活动会开启我人生经历中的很多第一次。

在去往驻点大宁县的路上,车行依山而建的公路,一面是陡直的山体,一面是垂直的山崖,第一次感觉到了速度和心跳;第一次以最快的学习速度攻下一门“语言”,不到一个月,我就听懂了当地的方言,时不时还能和当地人聊上几句话……最难忘的是我第一次在去徐家垛乡走访时,看到本村的村民流感高烧在卫生院输液,因为患者太虚弱了,卫生院院长长便送他回家。过了十来分钟院长回来后,满头大汗地和我说要出诊。原来,在他送患者回家的路上,另一位卧床患者给他打电话,让他去家里帮助输液。院长配好输液药品,我和他一起去了患者家里。患者是位常年卧床的老人,为了不让老人移动,院长就跪在老人身旁为他输液。我当时被这一幕深深打动了…… 

闫国顺:淬炼人生
 刚结婚两个月就要去那么远的地方?父母不理解,好在妻子支持我,因为她知道我一直心怀公益梦想。作为一名刚刚转正的党员和新南钢人,理应为社会尽一份微小的力量。
我的驻点是贵州习水县,这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到处传颂着红色的经典。在下乡走访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位叫罗曼雪的80后女村医,党员。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临床助理的资格证书。她父亲是一名赤脚医生,受到父亲的影响,2000 年从卫校毕业后她就回到家乡。她每天提着血压器,挨家挨户地给老百姓测血压,背着一个小背兜上山采草药,遇到一些小病小痛的患者,就把草药免费给他们,村里人都亲热地叫她-——背兜妹。19年来,她独自坚守在偏僻的山村里,承担着全村3000余人的基本医疗。 在她身上我看到的是坚守和充实自己,改变自己,成就自己,奉献自己。

胡浩:他们让我内心丰盈
我驻点的地方分别是安徽省金寨县和河南省光山县,两个县都地处大别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革命老区。一个多月里,我来回奔波于两个县之间。走访中,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这份责任感让我半刻不想放松,总想着多下到一线村医那里,多了解他们的想法。
有一位村医,已从医20多年,在骑摩托车下乡时,从车上摔下滚到山坡下,手机也不知道滑落到哪里,在铺满石子的山坡下一动也不能动,疼痛刺骨。庆幸的是家里人及时找到了她,送到了医院,但她腿部骨裂,需要卧床一年休养。她直叹气,要休息一年,自己负责的家庭签约村民怎么办?她就是金寨县槐树湾乡板堰村卫生室村医周其霞。
还有一位村医,几十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每日往返50公里赶到卫生站。有一天,因雪大路滑,他骑的三轮车翻车,身体多处划伤,胳膊骨裂。家人不想让他做村医了。可他说这个村缺村医,他不会放手不管。他就是金寨县桃玲乡关山卫生站村医鄢德江。他们坚强、乐观、有责任感,他们朴实而又珍贵的品质,深深感染了我,让我的内心很充盈。 

王建伟:坚守的力量

上大学时,有一次看央视的一档节目,镜头下的小屋家徒四壁,身材瘦小的女孩衣衫褴褛,害羞地邀请城里来的孩子去她家玩。那幅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有些东西你没有看到根本就无法感受到。从那时起,我心里就埋下了一个公益梦,我想去西部贫困地区,去尽一点绵薄的力量。我驻点的地方是甘肃省东乡县,这里以东乡族为主。 

北庄村的王武海村医,是一位汉族,在东乡族的村子里治病救人,赢得了东乡族人民的尊敬。他从事村医工作已经超过二十七年,大部分时间都给了乡亲们,经常忙到第二天才回来。有时候遇到拮据的乡亲,他也会免费为他们诊疗。由于经常忙得顾不上家,和小孩有时候好几天才能见一次面,他也很愧疚。好在他的孩子很争气,女儿目前在四川大学读博士,是一名临床医学的专家,王武海在诊疗中遇到什么问题还会经常请教女儿;儿子在甘肃政法大学读书。说起孩子,他很骄傲。 

陈嘉琪:被需要是幸福的
 
我看《南钢报》了解到了乡村医生扶贫项目,感动中也令我心向往之,所以见到了“健康暖心乡村医生扶贫”项目招募队员的通知后,先速度报名,后再和父母沟通。经不住我的坚持,家人同意了。
我驻点的地方是海南临高县,这是个极其“热情”的城市,3月底温度已高达41℃,当地人也和天气一样,热情似火,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乡村医生王建收的卫生室我去过两次,第一次想推荐他接受CCTV《中国力量》的采访,他拒绝了,只说平平淡淡就好。王医生对当地村民特别好,不分昼夜,随叫随到,碰上自己处理不了的病情,他就自己载着病人去县医院。第二次去他那边,看到小小的卫生室坐满了人,有的村民担心他没吃早饭,还带着自己家种的地瓜给他吃。他说,我对他们好,他们也对我好,他们需要我。在这里他收获了幸福感。   

张洪振:做有意义的事  
父母知道我要去的贫困县的海拔有3300米,去一趟要两天时间。起初他们不太同意。做父母的心,我能理解。但我也希望他们能理解我,趁年轻,我想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刚到壤塘不久,便开始下乡走访石里乡二戈武村。那里只有一条很窄很陡的上山路,到目前为止,这是我走过的最陡峭、最险峻的山路。 
二戈武村卫生室就建在半山腰上,有一次下乡走访村卫生室期间,通过向村医了解,得知达日村一幼儿园的孩子尼玛甲出生时就被确诊为先天性唇腭裂患者。他家是精准扶贫户,但他的母亲和家人依旧坚持给孩子治疗,前后花费了3万余元,但后续还需进一步手术治疗。尼玛甲想上学,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快乐地生活,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快乐地笑。我和患者的家属沟通了解了孩子现在的情况后,通过中国大病社会救助平台求助,想通过平台帮患者呼吁一下。壤塘还有很多大病患者急需救治,真心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出台好政策,共同帮助因病致贫的人群。

(文字:综合)